The Yardbirds
小简介
只要你已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听了三年以上的摇滚乐,相信,哪怕你仍然对现今如火如荼的现代摇滚(modern rock)善意地采取一种适可的宽容态度,在你一直不懈地寻觅摇滚艺术中最贴切、最完美、最惊心动魄的篇章的前提下,你终将皈依那神话般不可思议的六十年代摇滚盛世。让我们回到丑陋的唱片工业机器尚未全面轰鸣时的那方净士,从那些真正令人肃然起敬的摇滚英雄名录里,看一支几乎每篇介绍摇滚史的文章中都被提到——但人们只将更多的目光聚集于它那传奇般的经历,却很少正视其音乐的组合——The Yardbirds。
从这近乎谦恭的队名——"雏鸟"中,我们似乎已可看到几张点缀着雀斑,漾溢着进取心的年轻面孔,但这群"雏鸟"从组队到解散不超过一百首的作品里你休想找到任何关联到"稚鸟"这一词构隐征的因素——无论其音乐还是技巧。反而乐队成立解散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令人啼笑皆非的人员变动,唱片销量、赴美巡演等客观事件上的戏剧性有些雏鸟学飞般跌跌撞撞的尴尬。
值得深思的是,之所以The YardBirds在摇滚史上有一个还算显赫的位置,绝大部分原因在于先后有三位极为优秀的吉它大师担任乐队主音吉它手,他们是Eric Clapton、Jeff Beck和Jimmy Page。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无法定位,变幻莫测的风格使唱片公司、听众,尤其是乐队成员心神疲惫,最终,在摇滚乐这个巨大的坐标系中无法找到一个确定点的The YardBirds,如始终飞翔不得栖木的雏鸟般殒落了。三十年后当我们遁着The YardBirds的进程细品他们启示录般的音乐时,多少感到些无奈与悲壮。
正如人们无法想象The Cream、Jeff Beck's Group与Led Zeppelin这三支乐风迥异的乐队的灵魂人物竟皆出于同一支乐队。事实上,这三位天才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使The YardBirds绝不逊色于三人后来组建的任何一支乐队,而且,这块"路石"上的足迹足可以让任何摇滚后辈们触目惊心。
1963年5月,出于对R&B(节奏布鲁斯)的共同热爱,五名从小生活在伦敦以西的两个村镇——Richmond和Kingston的小伙子--Keith Relf、Jim McCatry、Chris Draja、Paul Samwell-Smith及Anthony Topham组合成立了The YardBirds。六个月后,由于Topham音乐方面的局限性及一些个人问题离开了乐队。同时,短发而严肃的Clapton在Draja的介绍下加入了The YardBirds。
早期的The YardBirds是一支典型的现场型乐队,Clapton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现场吉他演奏就是在The YardBirds最早进行演出的俱乐部Crawdaddy里开始成形的。在那里他们遇到了Rolling Stones的前经纪人Giorgio Gomelsky,并请他掌管乐队事务。这位交际广泛、善于理财,并且精通音乐艺术的经纪人给乐队早期客观上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
这期间乐队成员们努力使各自的技巧臻于完美,并不断完善着队员间的配合与默契以在潜移默化中确立乐队风格。这里有必要誊出笔墨来讲一下本不该被乐队三位著名吉它手的光芒遮掩的其他四位成员的音乐造诣。
Jim McCarty是一位杰出的、富于直觉力的鼓手,他应和着音乐需要时而丝丝入扣、时而天马行空的敲击使The YardBirds的歌曲拥有了比其它乐队更富生命力的节奏段落。Paul Samwell-Smith用充满热情、活蹦乱跳的贝司领头羊般带领着乐队前进,甚至当音乐进入特意营造的拖沓氛围时,他仍事不关已地牢牢掌握住整个曲目的骨架(如在"Sweet Music"中的演示),这样音乐会神奇地展示给听者不和谐背后,静与噪、慢与快、亮与阴由于醒耳的矛盾而更有效地凸现出的彼此对立的双方——这种各自为阵的演奏手法出现在如今众多地下摇滚乐队的音乐中,如Ultra Vivid Scene、Eric`s Trip等。Chris Dreja是当时英格兰许多身手敏捷的节奏吉它手中极富想象力的一位,在高分贝的音乐中他不但勾勒出精致的节奏并恰如其分地迎合出流畅的旋律感。瘦小羸弱的主唱Keith Relf用他词曲创作方面的才华多少弥补了乐队早期缺乏原创力的缺陷,写出了"I Ain't Done Wrong""Honey InYour Hips"。之类的好歌;他还能吹一口悠扬的口琴。可叹的是Keith Relf患有慢性气喘病,这致使了他的肺在1964年的完全衰竭,这亦是乐队日后解散的一个伏笔。因此他的声音虽能在飘忽不定的状态中捕捉到任一瞬息即逝的乐感,但明显缺乏力度,在Jimmy Page时期这一缺陷尤为突出——于是乐队在音乐中加入大量合声,这一举措画龙点睛般赋予了The YardBirds音乐另一方特色,例如"Still I'm Sad"。
Clapton时期年轻的The YardBirds对歌曲的演驿令人惊讶地干净与合乎规则,更类似于原汁原味的美国R&B乐队而在刚起步时已在英国数以千计的R&B组合中显得卓然不群。The YardBirds音乐上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强劲的节奏段落(这在当时布鲁斯音乐中是极为少见的,变成为后人尊The YardBirds为重金属先驱的唯一原因),与Keith Relf的Chicago(19世纪在芝加哥流行的一种爵士乐)式低音部唱腔,当然,Clapton中足令其这吉它手瞠目的华丽、热力四射的solo亦不能排斥在外。
1964年6月The YardBirds推出的首张单曲唱片"I Wish You Would/A Certain Girl"卖得很差,奇怪的是其极具独立性的音乐几乎没在摇滚圈内激起一丝涟漪。Clapton沮丧地认为单曲的"失败"应归罪于乐队其它成员离开了R&B的根源而任凭音乐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这一矛盾在以后的几个月中愈发激化:以Paul Samwell-Smith为首的老队员觉得民谣布鲁斯(Folk Blues)能更准确地体现出布鲁斯的内涵——恐惧、孤独、悲哀和幽默,并决意拓展更为宽广的音乐领域,包括对录音艺术(Art of Recording)的研究;而Clapton着魔般地对电声布鲁斯(Electric Blues)产生了近于虔诚的态度,并力求在吉它技巧上予以完善。终于,1964年末,在乐队尚未推出一张正式专辑前,Clapton宣布离队。
1965年3月,随着单曲"For Your Love"登上榜首(这是The YardBirds历史上唯一登上榜首的歌曲),一名削瘦英俊的年轻吉它手填补了Clapton的位置,他就是Jeff Beck。很快Beck与乐队在伦敦东面的Croydon进行了他生平第一次演出——新阵容里的每个人都很满意。随后乐队推出了一张EP"Five Yardbirds",只要是一双对摇滚乐有起码鉴赏力的耳朵就会发现The YardBirds在新吉它手的催化下,已开始了音乐上野心勃勃的革新与开拓。同年6月,囊括了这张EP与Clapton时期全部曲目的拼盘《F or Your Love》由Epic唱片公司草草推出,这是The YardBirds的第一张正式专辑,听起来却象两支风格不同的乐队推出的合辑。
那段时间里,包括Beatles在内的一部分英国乐队开始对富有感召力与神秘色彩的印度音乐家产生兴趣。The YardBirds创作的以"Still I'm Sad"为代表的一系列单曲自然不甘落伍地沾染了宿命的东方品味。接着于Rolling Stones同年发行的单曲"I Can Get No Satisfaction"之后,The YardBirds又对模糊而紧凑的吉它音效产生兴趣,这种技法Beck在"Heart Full of Soul"中的运用显然比Keith Richard来得更为前卫和成熟。无论如何,尽管那时乐队的音乐试验缺乏独创性——仅局限于跟随他人的脚步,我们已可看出当时年轻气盛的Beck是一位十足的音乐冒险家。
同年9月,"Heart Full of Soul"进入英榜前十位,Epic公司驱使The YardBirds盲从了当时但凡有些名气的英国乐队都去美利坚淘金的潮流,乐队不合时宜地开始了第一次美国之行。他们先后去了孟菲斯、田纳西和芝加哥三个地方,那时,由于各种原因——宣传上、资金上、不受美国人青睐的浓郁的英域摇滚风格等等,乐队远未受到象Beatles或Rolling Stones那样的欢迎与注意。事实上The YardBirds只在美国举行了两三场演出,这对初出茅庐、踌躇满志的Beck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乐队在美国广泛地接触了许多艺术家与音乐流派,激发了创作欲,在孟菲斯的"太阳"录音棚开始了真正激动人心的实验创作。这里他们录制了日后现场保留曲目:"You're A Better Man Than I"和"Train Kept Rolling All Night Long",这也是The YardBirds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两首。显然Jeff Beck更适合于录音棚,这两首歌中,他石破天惊地用搓扭吉它弦的技法做出扭曲畸变的声效,更重要的是,Beck在录音时大胆地运用了吉它回授。实际上,这种一直影响至今的手法Beck在英国时已在舞台上应用了,远早于Townshend和Hendrix——虽然吉它回授这一概念是随这两位大师的名字而闻名于世的。
回到英国不久后的11月,乐队推出第二张专辑《Having A Rave Up》,包括EP"Five Yardbirds"之后的所有单曲及四首现场作品。同上张专辑相比,乐队显然已完全适应了在录音棚内做音乐,多元化的风格使乐队的音乐游刃有余,自由地展示乐器方面的才能,如"I'm A Man"结尾处Beck即兴发挥的那段solo,出人意料地展示给我们一片Sonic Youth风光。《Having A Rave Up》是六十年代最重要的专辑之一,在音乐上甚至超越了同期Beatles的《Second Album》与Rolling Stones的《December's Children》。
Jeff Beck阶段是The YardBirds音乐上最为喧闹和动荡的时期,这对四位老成员在音乐意识上的确是一种挑战,而力图彻底摆脱R&B樊笼的Jeff Beck对乐队根深蒂固的R&B理念亦日渐反感。虽然《Having A Rave Up》专辑封存皮上身着黑西服的五个人面带笑容,显得亲密无间,但乐队内部裂隙已难已愈合。专辑推出不久,一直热爱着民谣布鲁斯的Samwell Smith——曾一度为乐队音乐掌舵的贝司手退出了The YardBirds,他随即以一名制作人的身份出现。
1966年8月乐队第二次进军美国,鉴于上述原因及前次美国之行在Beck心中留下的阴影,他一直患有的神经衰弱症加重了,以致于他的精神状态使他无法继续扮演舞台上的角色。这时,Jimmy Page加入了The YardBirds,弹起了主音吉它,贝斯手则由Dreja去担当,时不时当Beck的病情好转时与Page形成了双吉它阵容——虽然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他俩不能说是很娴熟的配合使The YardBirds的音乐进入一种连乐队本身都没有料到的奇妙境界。不久,乐队尝试着以这种吉它配合录制了四首歌曲"Happenings Ten Years Time Ago"、"Psycho Daisies"、"Beck's Bolero"与"Strollon"。其中第一首被定义为The YardBirds创作的最具超时代感的作品,你可以从中听到时而象警笛,象核爆炸,时而又冷静、干枯得使人麻木的双SOLO以及中间音乐断开时Beck充满空旷感的喃喃自:"People Ground,Are YA?…Got That Long Air…",那是The YardBirds对迷幻时代的回应与感召。以这首作品名义发表的单曲封皮上五名成员中你可以同时找到Beck和Page,这已是The YardBirds的第四种阵容了。最后一首"Strollon"成为由Michelangelo Antonioni执导的,成功定义了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的电影"Blow Up"的主题曲,本来导演想请The Who来做着件事,但没征得Townshend的同意,以致"Strollon"随影片成为The YardBirds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单曲。
一支R&B组合是没有必要拥有两位主音吉它手的,一山难容二虎,况且,当时摇滚圈内更推崇在乐器技艺方面有过人之处的乐手,这样Beck离开了核心位置并逐渐迷失于Page眩目的光晕之中。于是Beck成为第二名离开The YardBirds的主音吉它手。在以后的岁月中,从1968年发行锋芒毕露的个人专辑到80年代内敛而平静的爵士摇滚创作,作为摇滚领域里真正具有革新精神的Jeff Beck终成一位倍受后人尊敬的吉它英雄。
Jimmy Page,摇滚史上唯一可与Jimmi Hendrix相提并论的吉它大师,在加入The YardBirds之前已在摇滚圈里羸得普遍的赞誉。深受布鲁斯大师Otis Rush影响的Page从不把吉它玩得华而不实,而他亦勇于去打破音乐上所有的陈规陋习,如大量吉它泛音的运用及"拉吉它"——那是1966年时一个小担手问Page是否尝试过用一把小提琴的琴弓玩吉它,他说没有试过,当他这样做时,吉它发出了极不寻常,无法定义的声响,这正是力图避免吉它奏出清晰而薄脆的声音的Jimmy Page一直寻觅的。60年代中期Page同许多伟大的吉它手一同工作过,这不但使他在表演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风格,而且掌握了何时何地怎样去捕捉灵感。至少,Page的入队,使The YardBirds成为那时公认的技巧型R&B组合的领袖。
1966年12月22日,The YardBirds首次录制完成没有Beck参与的两首单"You Stole My Love"和"L.S.D."。1967年春天,乐队推出单曲"Little Games"。7月,推出以这首单曲命名的乐队最后一张专辑《Little Games》。
《Little Games》包括十首曲目,是The YardBirds最为出色的一张专辑,每一支歌曲都可令现今被用泛滥的轰炸机般嘶鸣遮掩底虚的音乐细节的另类摇滚侵淫得麻木不仁的耳朵悚然而惊。在"Glimpses Tinker Tailor Soldier Sailor"两首作品中,Page都运用了"拉吉它"的手法,特别在"Glimpses"中这种蜂鸣般持续而充满焦灼感的声效隐藏在其它乐器的鸣奏之后,加上Keith Relf对一首诗机械冰冷的诵读,将整部音乐营造为一个辉煌的幻觉景象。熟悉Zeppelin音乐家的人一定可以从由Page独奏的曲目"White Summer"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的确,Zepplin的两首经典曲目"Black Mountain Side"与"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即分别由"White Summer"中的两段主玩具旋律改编而成。同Jimi Hendrix一样,Page的吉它声里荡漾的亦是隶属灵魂世界的超自然气息。这张专辑里,我们还可以听到同名歌曲中回肠荡气的弦乐;"I Remember The Night"扑面而至压抑而低缓的爵士风格;"Little Soldier Boy"里McCatry急促紧张的军鼓声明;以及"Drinking Muddy Water"中乐队对自己根源的R&B风格炉火纯青的回归。
"Little Games"既是The YardBirds的顶点,亦是终点。1968年7月,乐队举行了他们的最后一次演出。随后除Page之外的三名成员先后离队,形只影单的Page刚组建Led Zeppelin时曾以"The New Yardbirds"为队名,可见他对The YardBirds的留恋。总之,这只稚鸟终于结束了它传奇的飞行,在摇滚史上留下了永难磨灭的五彩斑斓的身姿。
"几乎没有任何乐队能够象The Yardbirds一样具有如此错综复杂且令人难以记怀的经历"。这是1992年The YardBirds入摇滚名人堂时主持人说的话,也许还该加上几句:对各种乐器,特别是吉它的技术性重塑,配器上交响乐般的繁鞠与精妙,鼻祖身份的噪音摇滚实践,等等。The YardBirds开启了多种摇滚乐风的大门——迷幻摇滚、艺术摇滚及绵延不绝的英伦吉它音乐。The YardBirds最伟大之外在于从未间断的充满灵性的自我否认和勇于开拓,及从对音乐不染尘埃的执着与认真态度上体现出对艺术宗教般的。
只要你已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听了三年以上的摇滚乐,相信,哪怕你仍然对现今如火如荼的现代摇滚(modern rock)善意地采取一种适可的宽容态度,在你一直不懈地寻觅摇滚艺术中最贴切、最完美、最惊心动魄的篇章的前提下,你终将皈依那神话般不可思议的六十年代摇滚盛世。让我们回到丑陋的唱片工业机器尚未全面轰鸣时的那方净士,从那些真正令人肃然起敬的摇滚英雄名录里,看一支几乎每篇介绍摇滚史的文章中都被提到——但人们只将更多的目光聚集于它那传奇般的经历,却很少正视其音乐的组合——The Yardbirds。
从这近乎谦恭的队名——"雏鸟"中,我们似乎已可看到几张点缀着雀斑,漾溢着进取心的年轻面孔,但这群"雏鸟"从组队到解散不超过一百首的作品里你休想找到任何关联到"稚鸟"这一词构隐征的因素——无论其音乐还是技巧。反而乐队成立解散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令人啼笑皆非的人员变动,唱片销量、赴美巡演等客观事件上的戏剧性有些雏鸟学飞般跌跌撞撞的尴尬。
值得深思的是,之所以The YardBirds在摇滚史上有一个还算显赫的位置,绝大部分原因在于先后有三位极为优秀的吉它大师担任乐队主音吉它手,他们是Eric Clapton、Jeff Beck和Jimmy Page。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无法定位,变幻莫测的风格使唱片公司、听众,尤其是乐队成员心神疲惫,最终,在摇滚乐这个巨大的坐标系中无法找到一个确定点的The YardBirds,如始终飞翔不得栖木的雏鸟般殒落了。三十年后当我们遁着The YardBirds的进程细品他们启示录般的音乐时,多少感到些无奈与悲壮。
正如人们无法想象The Cream、Jeff Beck's Group与Led Zeppelin这三支乐风迥异的乐队的灵魂人物竟皆出于同一支乐队。事实上,这三位天才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使The YardBirds绝不逊色于三人后来组建的任何一支乐队,而且,这块"路石"上的足迹足可以让任何摇滚后辈们触目惊心。
1963年5月,出于对R&B(节奏布鲁斯)的共同热爱,五名从小生活在伦敦以西的两个村镇——Richmond和Kingston的小伙子--Keith Relf、Jim McCatry、Chris Draja、Paul Samwell-Smith及Anthony Topham组合成立了The YardBirds。六个月后,由于Topham音乐方面的局限性及一些个人问题离开了乐队。同时,短发而严肃的Clapton在Draja的介绍下加入了The YardBirds。
早期的The YardBirds是一支典型的现场型乐队,Clapton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现场吉他演奏就是在The YardBirds最早进行演出的俱乐部Crawdaddy里开始成形的。在那里他们遇到了Rolling Stones的前经纪人Giorgio Gomelsky,并请他掌管乐队事务。这位交际广泛、善于理财,并且精通音乐艺术的经纪人给乐队早期客观上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
这期间乐队成员们努力使各自的技巧臻于完美,并不断完善着队员间的配合与默契以在潜移默化中确立乐队风格。这里有必要誊出笔墨来讲一下本不该被乐队三位著名吉它手的光芒遮掩的其他四位成员的音乐造诣。
Jim McCarty是一位杰出的、富于直觉力的鼓手,他应和着音乐需要时而丝丝入扣、时而天马行空的敲击使The YardBirds的歌曲拥有了比其它乐队更富生命力的节奏段落。Paul Samwell-Smith用充满热情、活蹦乱跳的贝司领头羊般带领着乐队前进,甚至当音乐进入特意营造的拖沓氛围时,他仍事不关已地牢牢掌握住整个曲目的骨架(如在"Sweet Music"中的演示),这样音乐会神奇地展示给听者不和谐背后,静与噪、慢与快、亮与阴由于醒耳的矛盾而更有效地凸现出的彼此对立的双方——这种各自为阵的演奏手法出现在如今众多地下摇滚乐队的音乐中,如Ultra Vivid Scene、Eric`s Trip等。Chris Dreja是当时英格兰许多身手敏捷的节奏吉它手中极富想象力的一位,在高分贝的音乐中他不但勾勒出精致的节奏并恰如其分地迎合出流畅的旋律感。瘦小羸弱的主唱Keith Relf用他词曲创作方面的才华多少弥补了乐队早期缺乏原创力的缺陷,写出了"I Ain't Done Wrong""Honey InYour Hips"。之类的好歌;他还能吹一口悠扬的口琴。可叹的是Keith Relf患有慢性气喘病,这致使了他的肺在1964年的完全衰竭,这亦是乐队日后解散的一个伏笔。因此他的声音虽能在飘忽不定的状态中捕捉到任一瞬息即逝的乐感,但明显缺乏力度,在Jimmy Page时期这一缺陷尤为突出——于是乐队在音乐中加入大量合声,这一举措画龙点睛般赋予了The YardBirds音乐另一方特色,例如"Still I'm Sad"。
Clapton时期年轻的The YardBirds对歌曲的演驿令人惊讶地干净与合乎规则,更类似于原汁原味的美国R&B乐队而在刚起步时已在英国数以千计的R&B组合中显得卓然不群。The YardBirds音乐上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强劲的节奏段落(这在当时布鲁斯音乐中是极为少见的,变成为后人尊The YardBirds为重金属先驱的唯一原因),与Keith Relf的Chicago(19世纪在芝加哥流行的一种爵士乐)式低音部唱腔,当然,Clapton中足令其这吉它手瞠目的华丽、热力四射的solo亦不能排斥在外。
1964年6月The YardBirds推出的首张单曲唱片"I Wish You Would/A Certain Girl"卖得很差,奇怪的是其极具独立性的音乐几乎没在摇滚圈内激起一丝涟漪。Clapton沮丧地认为单曲的"失败"应归罪于乐队其它成员离开了R&B的根源而任凭音乐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这一矛盾在以后的几个月中愈发激化:以Paul Samwell-Smith为首的老队员觉得民谣布鲁斯(Folk Blues)能更准确地体现出布鲁斯的内涵——恐惧、孤独、悲哀和幽默,并决意拓展更为宽广的音乐领域,包括对录音艺术(Art of Recording)的研究;而Clapton着魔般地对电声布鲁斯(Electric Blues)产生了近于虔诚的态度,并力求在吉它技巧上予以完善。终于,1964年末,在乐队尚未推出一张正式专辑前,Clapton宣布离队。
1965年3月,随着单曲"For Your Love"登上榜首(这是The YardBirds历史上唯一登上榜首的歌曲),一名削瘦英俊的年轻吉它手填补了Clapton的位置,他就是Jeff Beck。很快Beck与乐队在伦敦东面的Croydon进行了他生平第一次演出——新阵容里的每个人都很满意。随后乐队推出了一张EP"Five Yardbirds",只要是一双对摇滚乐有起码鉴赏力的耳朵就会发现The YardBirds在新吉它手的催化下,已开始了音乐上野心勃勃的革新与开拓。同年6月,囊括了这张EP与Clapton时期全部曲目的拼盘《F or Your Love》由Epic唱片公司草草推出,这是The YardBirds的第一张正式专辑,听起来却象两支风格不同的乐队推出的合辑。
那段时间里,包括Beatles在内的一部分英国乐队开始对富有感召力与神秘色彩的印度音乐家产生兴趣。The YardBirds创作的以"Still I'm Sad"为代表的一系列单曲自然不甘落伍地沾染了宿命的东方品味。接着于Rolling Stones同年发行的单曲"I Can Get No Satisfaction"之后,The YardBirds又对模糊而紧凑的吉它音效产生兴趣,这种技法Beck在"Heart Full of Soul"中的运用显然比Keith Richard来得更为前卫和成熟。无论如何,尽管那时乐队的音乐试验缺乏独创性——仅局限于跟随他人的脚步,我们已可看出当时年轻气盛的Beck是一位十足的音乐冒险家。
同年9月,"Heart Full of Soul"进入英榜前十位,Epic公司驱使The YardBirds盲从了当时但凡有些名气的英国乐队都去美利坚淘金的潮流,乐队不合时宜地开始了第一次美国之行。他们先后去了孟菲斯、田纳西和芝加哥三个地方,那时,由于各种原因——宣传上、资金上、不受美国人青睐的浓郁的英域摇滚风格等等,乐队远未受到象Beatles或Rolling Stones那样的欢迎与注意。事实上The YardBirds只在美国举行了两三场演出,这对初出茅庐、踌躇满志的Beck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乐队在美国广泛地接触了许多艺术家与音乐流派,激发了创作欲,在孟菲斯的"太阳"录音棚开始了真正激动人心的实验创作。这里他们录制了日后现场保留曲目:"You're A Better Man Than I"和"Train Kept Rolling All Night Long",这也是The YardBirds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两首。显然Jeff Beck更适合于录音棚,这两首歌中,他石破天惊地用搓扭吉它弦的技法做出扭曲畸变的声效,更重要的是,Beck在录音时大胆地运用了吉它回授。实际上,这种一直影响至今的手法Beck在英国时已在舞台上应用了,远早于Townshend和Hendrix——虽然吉它回授这一概念是随这两位大师的名字而闻名于世的。
回到英国不久后的11月,乐队推出第二张专辑《Having A Rave Up》,包括EP"Five Yardbirds"之后的所有单曲及四首现场作品。同上张专辑相比,乐队显然已完全适应了在录音棚内做音乐,多元化的风格使乐队的音乐游刃有余,自由地展示乐器方面的才能,如"I'm A Man"结尾处Beck即兴发挥的那段solo,出人意料地展示给我们一片Sonic Youth风光。《Having A Rave Up》是六十年代最重要的专辑之一,在音乐上甚至超越了同期Beatles的《Second Album》与Rolling Stones的《December's Children》。
Jeff Beck阶段是The YardBirds音乐上最为喧闹和动荡的时期,这对四位老成员在音乐意识上的确是一种挑战,而力图彻底摆脱R&B樊笼的Jeff Beck对乐队根深蒂固的R&B理念亦日渐反感。虽然《Having A Rave Up》专辑封存皮上身着黑西服的五个人面带笑容,显得亲密无间,但乐队内部裂隙已难已愈合。专辑推出不久,一直热爱着民谣布鲁斯的Samwell Smith——曾一度为乐队音乐掌舵的贝司手退出了The YardBirds,他随即以一名制作人的身份出现。
1966年8月乐队第二次进军美国,鉴于上述原因及前次美国之行在Beck心中留下的阴影,他一直患有的神经衰弱症加重了,以致于他的精神状态使他无法继续扮演舞台上的角色。这时,Jimmy Page加入了The YardBirds,弹起了主音吉它,贝斯手则由Dreja去担当,时不时当Beck的病情好转时与Page形成了双吉它阵容——虽然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他俩不能说是很娴熟的配合使The YardBirds的音乐进入一种连乐队本身都没有料到的奇妙境界。不久,乐队尝试着以这种吉它配合录制了四首歌曲"Happenings Ten Years Time Ago"、"Psycho Daisies"、"Beck's Bolero"与"Strollon"。其中第一首被定义为The YardBirds创作的最具超时代感的作品,你可以从中听到时而象警笛,象核爆炸,时而又冷静、干枯得使人麻木的双SOLO以及中间音乐断开时Beck充满空旷感的喃喃自:"People Ground,Are YA?…Got That Long Air…",那是The YardBirds对迷幻时代的回应与感召。以这首作品名义发表的单曲封皮上五名成员中你可以同时找到Beck和Page,这已是The YardBirds的第四种阵容了。最后一首"Strollon"成为由Michelangelo Antonioni执导的,成功定义了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的电影"Blow Up"的主题曲,本来导演想请The Who来做着件事,但没征得Townshend的同意,以致"Strollon"随影片成为The YardBirds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单曲。
一支R&B组合是没有必要拥有两位主音吉它手的,一山难容二虎,况且,当时摇滚圈内更推崇在乐器技艺方面有过人之处的乐手,这样Beck离开了核心位置并逐渐迷失于Page眩目的光晕之中。于是Beck成为第二名离开The YardBirds的主音吉它手。在以后的岁月中,从1968年发行锋芒毕露的个人专辑到80年代内敛而平静的爵士摇滚创作,作为摇滚领域里真正具有革新精神的Jeff Beck终成一位倍受后人尊敬的吉它英雄。
Jimmy Page,摇滚史上唯一可与Jimmi Hendrix相提并论的吉它大师,在加入The YardBirds之前已在摇滚圈里羸得普遍的赞誉。深受布鲁斯大师Otis Rush影响的Page从不把吉它玩得华而不实,而他亦勇于去打破音乐上所有的陈规陋习,如大量吉它泛音的运用及"拉吉它"——那是1966年时一个小担手问Page是否尝试过用一把小提琴的琴弓玩吉它,他说没有试过,当他这样做时,吉它发出了极不寻常,无法定义的声响,这正是力图避免吉它奏出清晰而薄脆的声音的Jimmy Page一直寻觅的。60年代中期Page同许多伟大的吉它手一同工作过,这不但使他在表演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风格,而且掌握了何时何地怎样去捕捉灵感。至少,Page的入队,使The YardBirds成为那时公认的技巧型R&B组合的领袖。
1966年12月22日,The YardBirds首次录制完成没有Beck参与的两首单"You Stole My Love"和"L.S.D."。1967年春天,乐队推出单曲"Little Games"。7月,推出以这首单曲命名的乐队最后一张专辑《Little Games》。
《Little Games》包括十首曲目,是The YardBirds最为出色的一张专辑,每一支歌曲都可令现今被用泛滥的轰炸机般嘶鸣遮掩底虚的音乐细节的另类摇滚侵淫得麻木不仁的耳朵悚然而惊。在"Glimpses Tinker Tailor Soldier Sailor"两首作品中,Page都运用了"拉吉它"的手法,特别在"Glimpses"中这种蜂鸣般持续而充满焦灼感的声效隐藏在其它乐器的鸣奏之后,加上Keith Relf对一首诗机械冰冷的诵读,将整部音乐营造为一个辉煌的幻觉景象。熟悉Zeppelin音乐家的人一定可以从由Page独奏的曲目"White Summer"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的确,Zepplin的两首经典曲目"Black Mountain Side"与"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即分别由"White Summer"中的两段主玩具旋律改编而成。同Jimi Hendrix一样,Page的吉它声里荡漾的亦是隶属灵魂世界的超自然气息。这张专辑里,我们还可以听到同名歌曲中回肠荡气的弦乐;"I Remember The Night"扑面而至压抑而低缓的爵士风格;"Little Soldier Boy"里McCatry急促紧张的军鼓声明;以及"Drinking Muddy Water"中乐队对自己根源的R&B风格炉火纯青的回归。
"Little Games"既是The YardBirds的顶点,亦是终点。1968年7月,乐队举行了他们的最后一次演出。随后除Page之外的三名成员先后离队,形只影单的Page刚组建Led Zeppelin时曾以"The New Yardbirds"为队名,可见他对The YardBirds的留恋。总之,这只稚鸟终于结束了它传奇的飞行,在摇滚史上留下了永难磨灭的五彩斑斓的身姿。
"几乎没有任何乐队能够象The Yardbirds一样具有如此错综复杂且令人难以记怀的经历"。这是1992年The YardBirds入摇滚名人堂时主持人说的话,也许还该加上几句:对各种乐器,特别是吉它的技术性重塑,配器上交响乐般的繁鞠与精妙,鼻祖身份的噪音摇滚实践,等等。The YardBirds开启了多种摇滚乐风的大门——迷幻摇滚、艺术摇滚及绵延不绝的英伦吉它音乐。The YardBirds最伟大之外在于从未间断的充满灵性的自我否认和勇于开拓,及从对音乐不染尘埃的执着与认真态度上体现出对艺术宗教般的。
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