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 Petrucciani

Michel Petrucciani简介

身患侏儒症的法国钢琴家米契尔·派卓西安尼(Michel Petrucciani ) 于1999年一月六日因为肺病于美国纽约,走完他短暂的三十七年生命。他堪称八十年代以来最杰出的爵士乐时代表征之一。他不仅克服自出生即罹患的成骨不全症、所带来在生理上的坎坷考验,让世人敬重钦佩,身高不及一米、骨骼较一般人脆弱的他,更在键盘上打造出令人折服的雄伟音乐形象。他的琴音充满魄力,强大的情感张力或许来自他对乖张命运的不屈挑战,但是他的音乐绝对不是只有对抗的悲愤,一种令人振奋、奇迹般灿烂光辉,才是他留给世人的最终极成就,而这也是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间、爵士乐国度最珍贵的记忆。

艺人介绍

米契尔·派卓西安尼生长于音乐家庭,父亲是个吉他手,兄长是个低音大提琴演奏家,使他相当早就接触音乐,虽然因为身患侏儒症,双手张开只有约略八度音宽度,但是聆听他的钢琴弹奏,却无法想像那双小手如何弹奏出如此丰富的音乐。米契尔·派卓西安尼的钢琴弹奏早年深受钢琴名家比尔艾文斯(Bill Evans)影响,也略受Keith Jarrett影响,但随后即开展出自己的风格,即使他比别人努力地克服了生理的障碍,甚至鼓励因烟酒与毒瘾而退隐中Charles Lloyd重出江湖,上帝还是在将他的音乐生涯在三十七岁时划上永远的休止符,只留下身后二十几张唱片及乐迷们的唏嘘不已。热爱爵士乐的朋友,凡是听过了米契尔·派卓西安尼的钢琴独奏,大概都不会忘怀从他弹奏的史坦威钢琴中流泄出来的美好音符,与那种聆听过后性灵彷佛被重新洗涤的悸动感吧。从细微的琴音吟颂中,我们听到的不单是音色质地巧妙的变化,更是米契尔派卓西安尼以钢琴吟唱诗歌的极致表现。对许多喜爱爵士钢琴的乐迷来说,在爵士音乐史上鼎鼎大名的钢琴家不计其数,而一般最为人知的几位如比尔.艾文斯(Bill Evans)、奥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契.柯利亚(Chick Corea)、贺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与凯斯.杰瑞(Keith Jarrett)等最常被探讨及比较。但除了他们,回顾早期爵士乐坛和当今乐界,还有很多相当具有重要性的钢琴手应该要了解,也必须要扩展〝耳界〞且值得学习的。自从九八年七月于荷兰北海爵士音乐节目睹了〝小矮人〞米契尔·派卓西安尼(Michel Petrucciani)的精彩演奏之後,总是念念不忘,除了他真的真的那么〝小〞以外,更无法忘怀的是那一双大手所创造出来之富丽无比的色彩。一九六二年生于法国Montpelier的培楚西雅尼,四岁时第一次听到艾灵顿公爵大乐团(Duke Ellington Big Band)後,便询问父亲可否学琴。往後的日子里,他受到比尔.艾文斯、凯斯.杰瑞、保罗.布雷(Paul Bley)的影响而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钢琴语法,十五岁时,便与著名鼓手肯尼.克拉克(Kenny Clarke)及小号手克拉克‧泰瑞(Clark Terry)一起演奏,并于十七岁的年纪录了第一张专辑,而两年後与萨克斯风手李.康尼兹(Lee Konitz)二重奏的演出使他获得成功的名声,在一九八二年转往美国发展。此时退隐已久的萨克斯风手查尔斯.洛伊德(Charles Lloyd)更因培楚西雅尼而重出江湖,不但为爵士乐坛增添一段佳话,也让他以极大的魅力吸引著美国听众,同年亦得到法国Django Reinhardt大赛的音乐奖,一九八三年还被意大利政府选为最好的欧洲爵士音乐家之一。除外这些头衔,他更是极少数之欧洲本土音乐家在当时不景气的法国,仍让pub每每座无虚席、美国乐手不计较酬劳多寡愿意与他合作的。八○年代中期培楚西雅尼与Blue Note唱片签约,录制了许多好专辑。近年他则是回到故乡法国,与本土唱片公司Dreyfus Jazz合作。

音乐解析

一九八一年第一张专辑「Michel Petrucciani Trio」(OWL,EMI发行)—在此专辑中的《Hommage A Enelram Atsening》是三拍的爵士华尔滋,主题部份的和声色彩是相当欧洲式的,而他的即兴乐句可听出受到约翰.寇川(John Coltrane)及咆哮乐(Bebop)风格之影响。印象派声响及些许保罗.布雷风格的前奏出现于《Days Of Wine And Roses》,并且已稍微重配和声(Reharmonizing)。另外,由鼓手艾尔多.罗曼诺(Aldo Romano)所作的两首乐曲《Christmas Dreams》及《Gattito》则带有明亮流行且舒畅的感觉。一九八二至八三年几张具有特别意义的录音分别为:他一直锺爱的钢琴独奏形式作品「Oracle's Destiny」(OWL),与查尔斯.洛伊德的「Montreaux」、「Night In Copenhagen」及与李.康尼兹的「Toot Sweet」(OWL)。八三年也推出独奏专辑「100 Hearts」(Concord),当中的特别之处在于《Pot Pourri》,他将五首爵士经典曲和自己的一首作品合而为一,可以听出每句著名的主题交替重叠地呈现,并非常巧妙地互换歌与歌之中的和弦。一九八五年在Blue Note唱片所发行的「Pianism」是与贝斯手帕勒.丹尼尔颂(Palle Danielsson)及鼓手艾略特.齐格蒙(Eliot Zigmund)组成的三重奏,曾获得很高的评价。乐迷可以欣赏他如何在钢琴三重奏中与鼓及贝斯的密切合作,例如钢琴除了comping以外,还可以灵巧地做些walking的句子而不会与原有的贝斯相冲突。这张录音有两首拉丁爵士的曲子,分别是明朗Salsa风格的《Our Tune》,《Regina》则是他献给一位巴西的Elie Regina女士之创作。一九八六年的「Power of Three」(Blue Note)是于瑞士Montreaux爵士音乐节现场录音的,另两位重要乐手为吉他吉姆.霍尔(Jim Hall)与萨克斯风韦恩.修特(Wayne Shorter),再加上培楚西雅尼实在是美好的组合(霍尔曾与比尔.艾文斯合作的两张专辑亦相当地棒),因为吉他与钢琴的搭配,在技巧、和声上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两种和声式的乐器,必须要有非常好的默契来感受何时该comping(两者和弦配置避免重覆及互相干扰)、何时需转换成solo。当然,霍尔的稳健及细腻的音色与修特温暖圆润的线条,加上与钢琴的交织,三人音乐之间所产生的层层魅力,可以让每位乐迷有那么一丝温馨的感受!一九八九年同样由Blue Note发行的「Music」中,涵有强烈的拉丁色彩,他并且受到两位拉丁女钢琴家塔妮雅.玛利亚(Tania Maria)和艾莲娜.艾里亚斯(Eliane Elias,小号手Randy Brecker的太太)的影响,强烈的南美洲节奏风格在《Brazilian Suite #2》当中展露无遗。九一年的「Live」(Blue Note)加入了键盘手亚当.霍斯曼(Adam Holzman)及打击手阿布度‧恩布(Abdou M'Boop),有那么一点融合爵士的味道,有趣的是他以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licks作了一首曲子,可以听到精准的左手walking及右手快速solo,然後放克式的节奏一进,随即就令人high了起来,YA!接下来再听听《Contradictions》,咦?怎么有《Body and Soul》……嘿!又来一句《'Round Midnight》,这就是爵士乐好玩的地方啊!像变魔术一样!另外,《Rachid》及《Looking Up》都是他的名曲,感受一下这两首曲子的融合风版本吧!九三年献给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的「Promenade With Duke」(Blue Note)是钢琴独奏专辑,当中的每首曲目都是乐迷所熟知的,笔者强烈推荐其中之《Lush Life》、《In A Sentimental Mood》、《C-Jam Blues》及《Take The 〝A〞Train》,尤其可将此曲版本与奥斯卡.彼得森同曲独奏版(收录于「My Favorite Instrument」MPS,Verve发行)作一番比较喔!此张录音精彩连连,钢琴家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表现出和声、即兴及节奏,虽只有一人演奏,仍可以感觉到鼓与贝斯的律动!九四年由法国Dreyfus Jazz所发行的「Marvellous」是一张与弦乐四重奏合作的录音,除此之外,贝斯手戴夫.荷兰(Dave Holland)及鼓手东尼.威廉斯(Tony Williams)都是大人物,同样得到不错的评价。不过,笔者并不喜欢此处弦乐所做的效果及录音,虽然三位大将的音乐没话说,但似乎无法排除弦乐的存在……一九九五年则有两张重要的录音,其一是与小提琴大师史帝凡.葛拉培利(Stephane Grappelli)的「Flamingo」(Dreyfus Jazz),鼓手为洛伊.汉斯(Roy Haynes),贝斯手是乔治.马拉兹(George Mraz)。专辑中多为葛拉培利演奏过之名曲,聆听时可以特别注意培楚西雅尼诠释早期Swing乐曲所弹奏的和声及乐句。其二是与风琴手艾迪.路易斯(Eddy Louiss)的「Conference de Press」(Dreyfus Jazz),他们选择了一些百老汇的经典曲,另外还有迈尔斯.戴维斯的《So What》,演奏得相当快速而猛烈!九八年的这张「Both Worlds」(Dreyfus Jazz),即是笔者于荷兰北海爵士音乐节所听到之现场演出音乐(除了安可《Take The 〝A〞Train》不在其中),鼓手是史提夫.盖德(Steve Gadd),贝斯手是安东尼.杰克森(Anthony Jackson),长号手鲍伯.布鲁克梅尔(Bob Brookmeyer)亦是整张专辑的编曲,小号手法拉维欧.包托(Flavio Boltro)及萨克斯风手史帝凡诺.迪巴悌斯塔(Stefano di Battista)为近期窜起之欧洲新秀。关于这张录音,乐迷不妨听听六重奏与大乐团编曲上和声色彩的差异,也仔细欣赏盖德与杰克森如何细腻且称职地架构每首乐曲。培楚西雅尼在创作上也常运用一些古典钢琴的和声技法,特别是印象派的德布西及拉威尔,他曾于Down Beat杂志访问中提到他有多么热爱德布西,及其他如巴赫、莫札特、巴尔托克等,他感觉到德布西有最美的和弦,甚至在小调乐曲中仍可以找到〝快乐〞的声响。其实每位爵士钢琴家都曾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或许您也可以在某些爵士录音中找到一些古典的踪迹吧!一九九八最新的钢琴独奏「Live」专辑(Dreyfus Jazz),他再次演奏了自己的名曲《Looking Up》、《Rachid》,与之前九一年「Live」专辑版比较,将有不同之感受!而《Chloe Meets Gershwin》及《Brazilian Like》也曾出现于「Both Worlds」中。笔者还发现培楚西雅尼似乎偏好弹奏《Besame Mucho》,此曲台湾乐迷应当很熟悉才是!最后一首《She Did It Again》,听听他如何巧妙地演奏成《Take The 〝A〞Train》吧!聆听至此,无不赞叹米契尔·派卓西安尼的演奏是那么地超技、音乐是那么地诚恳,并有著一种不同于其他钢琴家的独特手法,或许人们会对他外表的缺陷感到好奇,但他早已超越了身体上的困难,呈现出一番傲人的成就了!

單曲
播放全部
03:15
收藏
0次播放 ·
07:53
收藏
0次播放 ·
07:03
收藏
0次播放 ·
03:15
收藏
07:06
收藏
刪除歌單
删除歌圈
下一首播放
添加到新歌單
微信
QQ好友
QQ空間
Facebook
Twitter
添加種子音樂到主屏幕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한국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