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tz Kreisler

中文名: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德语: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1962年1月29日),美国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是当代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以音色优美著称,而他创作的小提琴乐曲,是后来小提琴家常用的节目。

小: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1962年1月29日),美国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是当时最出名的小提琴家之一。

大事记:1875年2月2日克莱斯勒在奥地利维也纳诞生,他的父亲是医生, 4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

1882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黑尔梅斯伯格学习小提琴,并跟随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学习乐理。1885年赢得维也纳音乐学院比赛金奖。1885年至1887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导师包括约瑟夫·马萨(Joseph Massart)(小提琴),利奥·德里布(Léo Delibes)(作曲)和儒勒·马斯内(Jules Massenet)等。1887年,12岁时,获巴黎音乐学院毕业比赛一等奖。

1888年-1889年首次与钢琴家莫利茨·罗森塔尔(Moriz Rosenthal)到美国演出。回到奥地利后,申请加入维也纳爱乐乐团被拒,后改行学医、学绘画、从军,但很快回到小提琴。1889年与阿尔图·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举办了一张音乐会,正是这场音乐会以及从1901年至1903年一系列的美国巡演让他声名鹊起。

1902年9月与哈瑞特·沃茨(Harriet Woerz)在纽约成婚

1910年首演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献给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作曲家本人指挥。

一战期间参加奥地利军队,后因伤光荣退伍,到美国居住。

1923年5月,克莱斯勒曾到中国演奏。

1924年回到柏林。1938年迁往巴黎。

1941年4月27日在纽约遭遇车祸,头骨破裂。1942年10月康复,在卡内基音乐厅开复出音乐会。

1943年移民美国,并入美国国籍。1947年11月1日在卡内基音乐厅最后一次公开演出,之后几年只在电台演奏。1962年1月29日在纽约去世。

克莱斯勒的琴声特别,他善于运用揉弦让小提琴发出类似人声的温润甜美的声音。所以他演奏自己的小提琴小品格外出色,同时也带动了大量使用揉弦技术的潮流。他的技术出众,但不经常练琴。他使用的是瓜奈里(Guarnerius)和贝尔贡齐(Bergonzi)的小提琴。后者被称为克莱斯勒·贝尔贡齐。

克莱斯勒为小提琴写了很多曲子,其中一些模仿了其他作曲家的风格。开始他声称这些作品是普尼亚尼(Gaetano Pugnani)和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等人的原作,直到1935年他才承认这些是他的作品。此举受到舆论的批评,克莱斯勒的回应是这些作品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评论家的承认“名字变了,价值不会变”。他也写过一些小型歌剧(包括苹果树之花(1919年))、一部弦乐四重奏和许多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段,如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他为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所作的华彩段是目前被小提琴家们演奏的最多的一个。

演奏:克莱斯勒的琴声特别,他善于运用揉弦让小提琴发出类似人声的温润甜美的声音。所以他演奏自己的小提琴小品格外出色,同时也带动了大量使用揉弦技术的潮流。他的技术出众,但不经常练琴,他说过量的技术练习,使他疲劳,不利于自己的艺术发展,所以照例只练习到手指灵活为度;上台之前,用温水泡上手指几秒钟对他更有帮助;他认为,一个对音乐认真的学生,每天练琴应当不少于四小时,但也无须超过五小时[18]。他从来都不练即将登台演奏的作品,以保持新鲜感。他登台演奏时从不看乐谱,全凭记忆演奏,他认为看乐谱会使他分心,而未能专注于音乐的表达。他的弓弦绷得非常紧,所以音色纯正。演奏前,他手持琴头,琴身下垂,而不将琴夹在腋下,以免琴弦因体温而走调[19]。

演奏时,他只用弓的70%,很少用到弓头和弓尾的15%,他不爱用小指,而用其他手指代替。

评价:埃内斯库:“他为塔替尼《魔鬼的颤音》作的华彩乐段是他的佳作之一……他和我一样,不大在意版权,他从《威尼斯随想曲》未曾获得分文版权费。”

卡萨尔斯:“我为他奉上约瑟夫·约阿希姆-萨拉萨蒂-伊萨伊王朝的最后一顶皇冠”。

内森·米尔斯坦:“在小提琴艺术中,有三位作曲家作出重大贡献:巴赫、帕格尼尼、克莱斯勒”

雅沙·海菲茨:“克莱斯勒是我的偶像,我年轻时极力模仿他的演奏风格”

艾萨克·斯特恩“无论是他的演奏或唱片,都散发着金光灿烂、甘美如蜜的声音[24]。

卡尔·弗莱什:“现代小提琴艺术最重要的成就-颤音,基本上是克莱斯勒引入的……至于弓法,他喜欢靠近琴马处运弓,用少的弓力,获得较强的弓压”

成名:1899年12月1日,他在柏林与阿尔图·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举办了一张音乐会,当晚,有小提琴无冕王之称的欧仁·伊萨伊在座。当他刚演奏完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的最后的华彩乐段时,伊萨伊立刻大模大样地起立,热烈鼓掌。这种捧场,使克莱斯勒甚为感动,毕生难忘。次日柏林许多家报纸,刊登长篇报道。伊萨伊十分器重这位后生,特地将一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献给克莱斯勒,此奏鸣曲也成为日后克莱斯勒周游列国演出时的常备节目之一,两人成为至交。1931年1月27日,伊萨伊因糖尿病截去一条腿,最后一场演出不能登台,克莱斯勒立即救场,为老友登台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数日后病危的小提琴大师,写了一封信给克莱斯勒,将他珍藏多年的欧内斯特·肖松亲笔乐谱,赠与克莱斯勒。正是这场音乐会让他声名鹊起,他的经纪Wolff & Sach,为他争取到较好的待遇,每年可挣10000-12000马克(合2400-2800美元),在当时是不错的收入了。

单曲
播放全部
03:41
收藏
04:09
收藏
03:15
收藏
03:34
收藏
03:14
收藏
04:23
收藏
01:55
收藏
03:47
收藏
0次播放 ·
04:18
收藏
0次播放 ·
删除歌单
删除歌圈
下一首播放
添加到新歌单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Facebook
Twitter
添加种子音乐到主屏幕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한국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