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牧人
大事记
1978年 考入中央歌舞团
1980年 发起组建中央歌舞团男声四重唱,由本人改编中外民歌数百首(其中三首被选为美国“百人合唱团”演出保留曲目)。在全国各地演出专场音乐会,获热烈反响,并灌录四重唱专辑六张。
1983-1985年 与陈哲合作创作“五十亿的我们”(为世界五十亿人口日),与北京、广州等地音乐人合作创作大型音乐史诗“起潮了,让我们下海”,与电视导演张成田合作创作音乐电视片“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与电视导演潘大为合作音乐电视片“下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86年 出版首张个人专辑“一走了之”(本人作词、作曲、编曲、演唱),为电影作曲(“嘿,哥们儿”)
1988年 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作曲家。
作曲“滴滴溜”获首届中国乡村音乐歌曲创作大赛金奖。
1989-1995年 作曲:杨凤良导演的电视剧主题歌为“山梁梁上有棵树”;电影“本命年”主题歌“留下油灯光”;电影“四十不惑” 主题歌“感觉”(由本人演唱);电影“私人保镖”;电影“高楼边” 主题歌 “小鸟”、“听”;亚运歌曲《亚洲的太阳》;亚运歌曲《不要说再见》达江词、本人曲;美国电影“摇滚的中国”创作音乐、负责词、曲、编曲、演唱;澳大利亚电视片“红色列车”主题曲 “醒不了”;电视剧“顺成”主题歌 “呼而嘿哟”。
出版专辑:第二张专集“我爱你中国”;制作 “红色摇滚”;由香港CZ公司出版个人专辑“黑月亮”;与台湾“伟翔”音乐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出版“拼贴音乐”计New Age音乐十余张CD;与香港“雨果”公司合作出版“半梦”及New Age and World Music音乐“天幻萧音”。
音乐会:在北体体育馆、海淀影剧院举办首次“侯牧人抒情摇滚音乐会”;与香港歌星潘美辰合作,举办“为希望工程义演”,全国巡演三十场。
1997年至今 将任雁演唱的十五首中国民歌改编成New Age音乐,并在日本发行;与台湾“伟翔”公司合作,创作录制完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集成之一“新疆之旅”;与香港“雨果”公司合作为台湾歌手张杏月制作专辑(未定名),由俄罗斯交响乐团演奏,由本人编曲的新音乐获得乐团高度评价;出版个人专集“黑月亮2”。
小简介
“漂亮男人”侯牧人
见过老侯的人,都交口称赞侯牧人是个漂亮男人,络腮胡子鬈曲生动、目光灼灼、声音低沉,身材魁梧、气度不凡。即使他不做音乐这一行,或者即便做音乐也做得平平常常,却仍然会是漂亮而危险的人物,因为他正是让二十多岁的女孩觉得好奇、成熟、可靠等等,总之,心仪神往的那个年龄段的那种男人。
当然,外表漂亮的老侯,更做得一手漂亮的音乐。
1990年亚运会歌曲的征集曾经是大众音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张蔡与徐沛东联袂合作的《亚洲雄风》是他们二人合作的辉煌顶点,也是刘欢和韦唯演唱事业的巅峰。
而在数10首亚运歌曲中同时获得最佳传播奖的《亚洲的太阳》却没有能够成为侯牧人和陈哲这两个理想主义者长期合作的巅峰。
88年以后侯牧人开始主要自己包揽词曲,而这一时期他写下的一批作品我都非常喜欢。例如《本命年》的插曲《留下油灯光》、例如《童体画》(第一版)、例如《感觉》等等。而《感觉》这首歌我记得他给我听过,当时住在中央歌舞团的那英也在,两人一起试唱,那感觉实在是非常的好。而除了《亚洲的太阳》我以为他自己的力作是一首《边疆》、一首《兄弟》。
《边疆》是知青题材,我以为是一切知青题材歌曲中的上乘之作。但这歌没有《小芳》的现代流行机遇,没有太火,我想以后会有真正够水准的知青题材电影或电视剧,这首歌仍然是上选。
《兄弟》是为张楚而作,这是一个小故事。一天老侯和张楚一起打车,中途张楚下车去拿东西,司机问老侯:张楚何许人也,老侯简单说了说,司机颇感动,等最后下车时用力拍了拍张楚,说了声“兄弟,好好混,别着急”,这就构成了《兄弟》的主题。在我看来,《兄弟》是《姐姐》的绝妙搭档。这首歌中的充沛气势和真挚的情感绝非眼下大批歌曲的小布尔乔亚情调可比。
然而《兄弟》的传播命运也不好。
这似乎是老侯的命不好。他开始创作时,没有适应“西北风”的大势,而89年到93年间中国原创作品在港台大潮中几乎没有市场,老侯《我爱你中国》的专辑又是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制作,发行也不好。
但侯牧人自己或许也有一点责任,他诙谐活泼的外表下是非常执拗的性格,而且不大善于公关操作。这种不随俗的性格使得他在市场争夺战中显得软弱了。
但,谁知道呢?也许随俗了便不是侯牧人,也许他的机会并不是现在。但,能够坐得住,潜心研究音乐,坚持自己理想的人,命运总会给他机会吧?
1978年 考入中央歌舞团
1980年 发起组建中央歌舞团男声四重唱,由本人改编中外民歌数百首(其中三首被选为美国“百人合唱团”演出保留曲目)。在全国各地演出专场音乐会,获热烈反响,并灌录四重唱专辑六张。
1983-1985年 与陈哲合作创作“五十亿的我们”(为世界五十亿人口日),与北京、广州等地音乐人合作创作大型音乐史诗“起潮了,让我们下海”,与电视导演张成田合作创作音乐电视片“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与电视导演潘大为合作音乐电视片“下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86年 出版首张个人专辑“一走了之”(本人作词、作曲、编曲、演唱),为电影作曲(“嘿,哥们儿”)
1988年 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作曲家。
作曲“滴滴溜”获首届中国乡村音乐歌曲创作大赛金奖。
1989-1995年 作曲:杨凤良导演的电视剧主题歌为“山梁梁上有棵树”;电影“本命年”主题歌“留下油灯光”;电影“四十不惑” 主题歌“感觉”(由本人演唱);电影“私人保镖”;电影“高楼边” 主题歌 “小鸟”、“听”;亚运歌曲《亚洲的太阳》;亚运歌曲《不要说再见》达江词、本人曲;美国电影“摇滚的中国”创作音乐、负责词、曲、编曲、演唱;澳大利亚电视片“红色列车”主题曲 “醒不了”;电视剧“顺成”主题歌 “呼而嘿哟”。
出版专辑:第二张专集“我爱你中国”;制作 “红色摇滚”;由香港CZ公司出版个人专辑“黑月亮”;与台湾“伟翔”音乐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出版“拼贴音乐”计New Age音乐十余张CD;与香港“雨果”公司合作出版“半梦”及New Age and World Music音乐“天幻萧音”。
音乐会:在北体体育馆、海淀影剧院举办首次“侯牧人抒情摇滚音乐会”;与香港歌星潘美辰合作,举办“为希望工程义演”,全国巡演三十场。
1997年至今 将任雁演唱的十五首中国民歌改编成New Age音乐,并在日本发行;与台湾“伟翔”公司合作,创作录制完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集成之一“新疆之旅”;与香港“雨果”公司合作为台湾歌手张杏月制作专辑(未定名),由俄罗斯交响乐团演奏,由本人编曲的新音乐获得乐团高度评价;出版个人专集“黑月亮2”。
小简介
“漂亮男人”侯牧人
见过老侯的人,都交口称赞侯牧人是个漂亮男人,络腮胡子鬈曲生动、目光灼灼、声音低沉,身材魁梧、气度不凡。即使他不做音乐这一行,或者即便做音乐也做得平平常常,却仍然会是漂亮而危险的人物,因为他正是让二十多岁的女孩觉得好奇、成熟、可靠等等,总之,心仪神往的那个年龄段的那种男人。
当然,外表漂亮的老侯,更做得一手漂亮的音乐。
1990年亚运会歌曲的征集曾经是大众音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张蔡与徐沛东联袂合作的《亚洲雄风》是他们二人合作的辉煌顶点,也是刘欢和韦唯演唱事业的巅峰。
而在数10首亚运歌曲中同时获得最佳传播奖的《亚洲的太阳》却没有能够成为侯牧人和陈哲这两个理想主义者长期合作的巅峰。
88年以后侯牧人开始主要自己包揽词曲,而这一时期他写下的一批作品我都非常喜欢。例如《本命年》的插曲《留下油灯光》、例如《童体画》(第一版)、例如《感觉》等等。而《感觉》这首歌我记得他给我听过,当时住在中央歌舞团的那英也在,两人一起试唱,那感觉实在是非常的好。而除了《亚洲的太阳》我以为他自己的力作是一首《边疆》、一首《兄弟》。
《边疆》是知青题材,我以为是一切知青题材歌曲中的上乘之作。但这歌没有《小芳》的现代流行机遇,没有太火,我想以后会有真正够水准的知青题材电影或电视剧,这首歌仍然是上选。
《兄弟》是为张楚而作,这是一个小故事。一天老侯和张楚一起打车,中途张楚下车去拿东西,司机问老侯:张楚何许人也,老侯简单说了说,司机颇感动,等最后下车时用力拍了拍张楚,说了声“兄弟,好好混,别着急”,这就构成了《兄弟》的主题。在我看来,《兄弟》是《姐姐》的绝妙搭档。这首歌中的充沛气势和真挚的情感绝非眼下大批歌曲的小布尔乔亚情调可比。
然而《兄弟》的传播命运也不好。
这似乎是老侯的命不好。他开始创作时,没有适应“西北风”的大势,而89年到93年间中国原创作品在港台大潮中几乎没有市场,老侯《我爱你中国》的专辑又是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制作,发行也不好。
但侯牧人自己或许也有一点责任,他诙谐活泼的外表下是非常执拗的性格,而且不大善于公关操作。这种不随俗的性格使得他在市场争夺战中显得软弱了。
但,谁知道呢?也许随俗了便不是侯牧人,也许他的机会并不是现在。但,能够坐得住,潜心研究音乐,坚持自己理想的人,命运总会给他机会吧?
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