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巧云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青岛

出生日期:1964年

毕业院校:中国戏曲学校

职业:京剧花旦

代表作:《春草闯堂》、《桃花村》、《卖水》、《香罗帕》、《红娘》等

主要成就:全国京剧演员大赛“最佳表演奖”、全国京剧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耿巧云,女,出生于1964年,著名荀派京剧花旦。现为国家京剧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师承刘长瑜。山东青岛人。她扮相俊美、嗓音清甜脆亮,她的表演感情真挚、绘声绘色、细腻传神。她专功花旦。先后受教于宋长荣、于玉蘅、张正芳、李金鸿等老师。耿巧云曾带着《挂画》、《春草闯堂》、《桃花村》、《卖水》等戏出访过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受到国外朋友的热烈欢迎与好评。

人物概述:耿巧云:女,著名京剧花旦。现为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师承刘长瑜。山东青岛人。

艺术特色:她扮相俊美、嗓音清甜脆亮,她的表演感情真挚、绘声绘色、细腻传神。

所获奖项:1991年以《卖水》一折,荣获“最佳表演奖”,2001年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中荣获“一等奖”,并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艺术经历:1973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专功花旦。先后受教于宋长荣、于玉蘅、张正芳、李金鸿、陈国为、张逸娟、秦雪玲、沈世华、王秀兰等老师。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在中国京剧院,并成为著名表演艺术家刘长瑜的第一个弟子。1996年她被选进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经过三年的学习,在政治、艺术、文化修养等整体素质上得到了一个较大的提高。曾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高玉倩、刘长瑜同台演出《红灯记》,与刘长瑜前后扮演李铁梅,一时传为佳话,2007年央视春晚表演戏曲《七仙女拜年》。

艺术交流:耿巧云曾带着《挂画》、《春草闯堂》、《桃花村》、《卖水》等戏出访过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受到国外朋友的热烈欢迎与好评。

代表剧目:常演剧目有《春草闯堂》、《桃花村》、《卖水》、《香罗帕》、《红娘》、《挂画》、《红灯记》等。

9岁结缘京剧:耿巧云是青岛人, 她出生的那一年,京剧《红灯记》也恰好诞生。1973年,9岁的她正在青岛济宁路小学上三年级。一天,中国戏曲学校来的耿长明老师来到青岛,要从小学生中选京剧人才。当时,耿巧云以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从许多孩子中冒出尖来,成了中国戏曲学校的小学生,专攻花旦。从这一天开始,耿巧云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耿巧云说,即使在京剧处于低谷的时候,有些地方想请嗓音和形象都很不错的她改行当主持人、当歌星,耿巧云都拒绝了。她知道自己这一生已经属于京剧了。

第一次走进红灯记:1981年,17岁的耿巧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时,戏校的校长史若虚就让她跟刘长瑜老师学习京剧传统戏《卖水》。这是她演出的第一出传统戏,也使她有幸与崇拜已久的刘长瑜老师有了零距离接触。在刘长瑜的举荐下,耿巧云被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做花旦演员,就在刘长瑜身边学戏。
耿巧云说,在刘长瑜身边的日子,是她终生难忘的。白天,刘老师手把手地教她,晚上,刘老师又带她同台演出。1990年,中国京剧院为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复排《红灯记》,耿巧云就是此时跟着刘长瑜学了这出戏。每句唱词,每个动作,刘长瑜手把手地教给了耿巧云。一开始,刘长瑜演出时让巧云穿插演一折“痛说家史”。渐渐地,两人分别演出戏的前后部分,演了一些场次后,耿巧云对铁梅的把握较为准确了,观众认识了她,也认可了她的表演。
终于,今年在北京展览馆的一次演出结束之后,刘长瑜对已经演了15年铁梅的耿巧云赞赏有加。刘长瑜对耿巧云说:“你是我艺术生命的延续。”耿巧云听到老师的赞赏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了这一天,她一直等了15年。
如今,耿巧云也开始带学生了。不久,观众还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跟耿巧云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等《红灯记》里的精彩唱段。

最是倾心红灯记:耿巧云从艺以来,专心致志地学习荀派艺术,她演了许多戏。作为中国京剧院的花旦,她俏丽的扮相、甜润清脆的嗓音、生动传神的表演,都常常给人以“小刘长瑜”之感。她常演的剧目有《春草闯堂》、《桃花村》、《卖水》、《香罗帕》、《红娘》、《挂画》、《红灯记》等等。耿巧云曾经获得过1991年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并且名列旦角组榜首;2001年,她荣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
尽管耿巧云饰演过许多角色,但她感情最深的角色仍是李铁梅。“京剧《红灯记》我已演过200场了,是我演的次数最多、观众反响最好的戏。我对铁梅这个人物已经烂熟于心。另外,李铁梅这个形象是我的老师刘长瑜精心塑造出来的,我对恩师的情感也深深地融进了角色之中。”

活动年表:1991年11月,农历辛未年: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
由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主办、中国戏剧家协会协办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共评出25名最佳表演奖(中年组10名、青年组15名)及26名优秀表演奖(中年组10名、青年组15名)。耿巧云获得青年组最佳表演奖。
1993年5月13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二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二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二场。
演出剧目
《春草闯堂》(刘长瑜饰春草,耿巧云饰李伴月,江其虎饰薛玫庭,司骍饰王守备,寇春华饰胡进,刘学钦饰李仲钦,杜福珍饰杨夫人,吕昆山饰吴独)
1993年5月14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三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三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三场。
演出剧目
《白蛇传》(杜近芳、刁丽、陈淑芳分饰白素贞,于万增饰许仙,刘琪、林燕、耿巧云分饰青儿,陈真治饰法海,司骍饰艄翁,张宏逵饰金甲神,赵志强饰鹿童,吕昆山饰小沙弥,吴树林饰鹤童)
1993年5月16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五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五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五场。
演出剧目《桃花村》(刘长瑜饰春兰,李嘉林饰鲁智深,刘学钦饰卞玑,耿巧云饰刘玉燕,张宏逵饰周通,王宝利饰刘德明,杜福珍饰刘夫人,寇春华饰刘蔡,脱志国饰李忠,司骍饰袁有份,吕昆山饰大头目)
1993年5月19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八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六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六场。
演出剧目《卖水》(耿巧云饰梅英,金文蓓饰黄桂英,江其虎饰李彦贵)
1993年5月23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三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九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中市中兴堂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九场。
演出剧目《小宴》(江其虎饰吕布,耿巧云饰貂蝉,司骍饰王允)
1993年5月24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四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市社教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十场。
演出剧目《辛安驿》(刘长瑜饰周凤英,寇春华饰李氏,耿巧云饰赵雁蓉,金佩芳饰赵美容,孙元意饰杨胜)
1993年5月28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八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四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市社教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十四场。
演出剧目
《春草闯堂》(刘长瑜饰春草,耿巧云饰李伴月,江其虎饰薛玫庭,司骍饰王守备,寇春华饰胡进,刘学钦饰李仲钦,杜福珍饰杨夫人,吕昆山饰吴独)
1996年10月8日,农历丙子年八月廿六日:文化部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开班。
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吉祥九九——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演出剧目:京剧歌舞《靓丽行》(作词魏子晨,作曲张磊,编舞林阳;演员史敏、刘桂娟、张艳玲、耿巧云、张萍;演出单位上海京剧院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团、河北省京剧院落吉林省桦甸市歌舞团、中国京剧院青年团)
2000年2月4日,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廿九日:盛世龙腾——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演出剧目:京剧《桃花村》(耿巧云)。
2000年3月29日,农历庚辰年二月廿四日:首届中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典礼举行
“首届中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典礼在京举行。
学员名单
中国京剧院:江其虎、赵永伟、邓敏、耿巧云、袁慧琴、赵永墩
北京京剧院:朱强、李宏图、王蓉蓉、陈俊杰
上海京剧院:李军、奚中路、史敏、严庆谷
天津青年京剧团:张克、赵秀君、刘桂娟、石晓亮
中国戏曲学院:杜鹏、董德光、周龙、乔慧斌
大连京剧团:杨赤
另:赣剧的涂玲慧、汉剧的邱玲、广东汉剧的李仙花
2000年12月25日,农历庚辰年十一月三十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第二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
本日演出阵容:尹松涛(《火烧余洪》饰余洪)、李红梅(《二堂舍子》饰王桂英)、管波(因练功腿伤,未能参加比赛,在演出中清唱《花田错》、《霍小玉》)、黄炳强(《文昭关》饰伍子胥)、耿巧云(《卖水》饰梅英)、江其虎(《罗成托兆》饰罗成)
2001年,农历辛巳年: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戏曲演员获奖名单
任跟心、李仙花、崔连润、李宏图、裴永杰、董圆圆、陈学希、赵永伟、胡嫦娥、李洁、刘萍、刘玉凤、凌燕、孙存蝶、彭艳琴、耿巧云、谭建勋、梁淑卿、李佩红、郑曼莉、舒锦霞、李娟、李鼎、苗文华
2001年1月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下午:中国京剧院举行“新世纪演唱会”
中国京剧院在北京人民剧场以一台“新世纪演唱会”揭开了21世纪初年“新春贺岁演出季”的序幕。
首先上场的是于魁智演唱《大登殿》选段。接着李海燕、耿巧云、于丽、张建国、张火丁、江其虎等10几位中青年演员陆续上场,演唱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杜近芳、李世济、冯志孝、耿其昌等极负盛名的老艺术家也纷纷登台,各展看家本事,为观众演唱了各自的经典名段。
2001年1月9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闭幕式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闭幕式在长安戏院举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潘震宙、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李牧、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远以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评委出席了闭幕式并向获奖演员颁奖。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员分成25台节目进行评比展演,经过评委会的评选,荣誉奖和一、二、三等奖各有得主。耿巧云(中国京剧院)获得一等奖。
2002年2月11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演出剧目:《红灯记》选段(耿巧云)
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演出剧目:《春草闯堂》(耿巧云)。
2003年2月1日,农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
中国京剧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在政协礼堂举行。本日为《迎新春名家演唱会》,参演的演员有(以姓氏笔画为序):刁丽、于万增、于魁智、邓敏、冯志孝、刘长瑜、江其虎、宋小川、张火丁、张建国、张连祥、李岩、李胜素、李海燕、李维康、杨春霞、吴钰璋、陈真治、陈淑芳、耿巧云、耿其昌、袁慧琴、黄炳强、管波、魏积军。
2003年2月2日,农历癸未年正月初二日,14时:中国京剧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二天,在政协礼堂举行。演出剧目:午场(14时)《春草闯堂》(耿巧云,吕昆山)
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演出节目:京剧《卖水》(耿巧云、管波)
2004年12月30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二十日:“菊苑飘香”——怀仁堂2005年新年京剧晚会举行。演出节目(荀派)《卖水》(耿巧云、管波)
2005年11月10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九日,19时30分:庆祝中国京剧院建院50周年剧目展演第十四天
为庆祝中国京剧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举行剧目展演。第十四天由中国京剧院三团在中国京剧院实验剧场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没有使用胸部麦克风。
演出剧目
《桃花村》(耿巧云、张威、陈真治、颜世奇、谭小令、徐畅等)
2005年11月11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十日,19时30分:庆祝中国京剧院建院50周年剧目展演第十五天
为庆祝中国京剧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举行剧目展演。第十五天由中国京剧院三团在中国京剧院实验剧场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没有使用胸部麦克风。
演出剧目《乌龙院·坐楼杀惜》(张建国、耿巧云、景琏琏、吕昆山、郭振龙、颜世奇等)
2005年12月30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三十日,19时45分:“锦绣神州”——怀仁堂2006年新年京剧晚会举行。演出节目《春草闯堂》(管波,耿巧云)
2006年3月18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十九日,晚: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一场
为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厅协办,展开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活动。
此次,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副院长宋官林带队,李世济、刘长瑜、李长春、张建国、李海燕、李岩、邓敏、耿巧云、袁慧琴、陈淑芳、刁丽、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领导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职员赴辽开展以“赴企业、进校园、去营房”为主题的系列慰问演出活动。
当晚由沈阳师范大学承办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名家名段演唱会”,在大学文体馆举行首场演出。晚会由刘长瑜、白燕升、赵丽华主持。演出包括传统戏《龙凤呈祥》、《将相和》、《铡美案》、《锁麟囊》、《野猪林》等选段,以及现代戏《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蝶恋花》、《海港》、《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选段的精彩演唱,邓敏演唱赞美沈阳名城的新创曲目《沈水之阳》。
2006年3月19日,农历丙戌年二月二十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京剧艺术讲座举行
为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厅协办,展开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活动。
此次,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副院长宋官林带队,李世济、刘长瑜、李长春、张建国、李海燕、李岩、邓敏、耿巧云、袁慧琴、陈淑芳、刁丽、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领导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职员赴辽开展以“赴企业、进校园、去营房”为主题的系列慰问演出活动。
本日中国京剧院吴江院长在沈阳师范大学举行京剧艺术讲座,介绍京剧艺术的历史与审美趋向。同时,沈阳师范大学还聘请中国京剧院艺术家为兼职或客座教授并举行聘任仪式。
2006年3月20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一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二场
为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厅协办,展开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活动。
此次,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副院长宋官林带队,李世济、刘长瑜、李长春、张建国、李海燕、李岩、邓敏、耿巧云、袁慧琴、陈淑芳、刁丽、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领导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职员赴辽开展以“赴企业、进校园、去营房”为主题的系列慰问演出活动。
本日中国京剧院演出团携《红色经典》演唱会赴抚顺,为沈阳军区的雷锋团举行一场慰问演出,并与部队官兵举行联欢活动。
2006年3月21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二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三场
为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厅协办,展开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活动。
此次,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副院长宋官林带队,李世济、刘长瑜、李长春、张建国、李海燕、李岩、邓敏、耿巧云、袁慧琴、陈淑芳、刁丽、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领导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职员赴辽开展以“赴企业、进校园、去营房”为主题的系列慰问演出活动。
本日中国京剧院慰问演出团赴鞍山,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企业职工进行慰问演出。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同时能让更多的职工看上演出,剧院演职员不顾一路的乘车疲劳,在到达鞍钢的第一时间内,分别组派两支小分队,赴炼钢一线机组为工人演出。晚上,演出团还在鞍山钢铁公司礼堂举行演唱会。
2006年3月22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三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四场
为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厅协办,展开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活动。
此次,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副院长宋官林带队,李世济、刘长瑜、李长春、张建国、李海燕、李岩、邓敏、耿巧云、袁慧琴、陈淑芳、刁丽、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领导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职员赴辽开展以“赴企业、进校园、去营房”为主题的系列慰问演出活动。
本日慰问演出团在盘锦,为辽河油田产业工人举行慰问演出。
2006年3月23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四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五场
为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厅协办,展开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活动。
此次,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副院长宋官林带队,李世济、刘长瑜、李长春、张建国、李海燕、李岩、邓敏、耿巧云、袁慧琴、陈淑芳、刁丽、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领导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职员赴辽开展以“赴企业、进校园、去营房”为主题的系列慰问演出活动。
本日中国京剧院演出团在盘锦市举行专场慰问演出。此外,演出团还在沈阳军区政治部的安排下,到基层部队为官兵举行数场慰问演出。
2006年5月4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七日:北京京剧院首演《红灯记》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在保利剧院上演红色经典现代京剧《红灯记》,这是北京京剧院成立以来首次排演该剧。
剧中的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分别由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韩胜存、康静、张馨月扮演,扮演鸠山的是国家一级演员陈俊杰。为了确保演出质量,北京京剧院领导特邀刘长瑜、孙鸿勋、庚金群、李岩、张阑、张连祥、耿巧云、张四全等艺术家亲临现场指导排练。
2006年7月1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初六日,晚:中国京剧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红色经典》演唱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中国京剧院在实验剧场举行庆“七一”《红色经典》演唱会。
演员包括李岩、邓敏、刁丽、耿巧云、魏积军、李红梅、甄建华、贾永全、徐孟珂、李阳鸣、张晨、李晓威等。
2006年9月29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八日:纪念范钧宏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京剧演唱会举行
纪念范钧宏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京剧演唱会举行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参加的演员有李慧芳、刘长瑜、冯志孝、王晶华、寇春华、于魁智、张建国、张火丁、李胜素、邓敏、刁丽、李岩、于万增、耿巧云、江其虎、袁慧琴、吕昆山、黄炳强、李红梅、魏积军、毕杨、郭瑶瑶、张兰、徐孟珂、陈淑芳等。演出唱段《春草闯堂》(耿巧云)
2006年11月11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一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第一场
“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举行。第一场为旦角名家专场一,演员有(按姓氏笔画):丁晓君、刁丽、于兰、王艳、王玉兰、王蓉蓉、史依弘、孙萍、张晶、李佩红、侯丹梅、耿巧云、董圆圆。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三团2006年赴海南演出第一天
中国京剧院三团一行80多人在海口演出,此为该团首次来海口演出。第一天在海口人大会堂演出。
演出剧目
《红灯记》(李文林饰李玉和,袁慧琴饰李奶奶,耿巧云饰李铁梅,张连祥饰鸠山)
2007年2月5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十八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二天
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二天。在长安大戏院演出。
演出剧目
《红灯记》(李文林,袁慧琴,耿巧云,张连祥,贾永全,俞雷,徐畅,谭晓令)
2007年2月22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五日,14时: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二十一天
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二十一天。本日在中国京剧院实验剧场演出。
夜场(19时)
《春草闯堂》(耿巧云,吕昆山,徐畅,颜世奇,谭晓令,张亚宁)
2007年2月24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七日,晚: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2007新春京剧经典折子戏专场
长安大戏院举办京剧经典折子戏专场。
演出剧目《红娘》(耿巧云)
2007年4月5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十八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2007年荀派艺术专场演出第一场
长安大戏院举办荀派艺术专场演出。本日演出全本《红娘》,先后由常秋月(惊艳、许婚)、唐禾香(悔婚)、续丽雯(琴心)、龚苏萍(传柬)、耿巧云(逾墙)、孙毓敏(佳期)、宋长荣(拷红)七人分饰红娘。李中华司鼓,周志强操琴。
2007年4月6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十九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2007年荀派艺术专场演出第二场
长安大戏院举办荀派艺术专场演出。本日为荀派经典唱段集萃。
演出剧目:《辛安驿》(耿巧云饰周凤英)
2007年4月28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十二日: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戏曲文艺晚会举行
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戏曲文艺晚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办。
演出节目:《春草闯堂》(耿巧云)

single
play all
delete playlist
删除歌圈
next play
add to new playlist
WeChat
QQ friends
QQ space
Facebook
Twitter
Add seed music to the home screen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한국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