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富英
谭富英(1906年-1977年)京剧老生演员,谱名豫升,小名升格出身梨园世家,四大须生之一。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富连成科班富字科出身,拜师余叔岩,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北京,祖籍湖北武昌。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
出生:1906年10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八月廿八日
逝世:1977年3月22日,农历丁巳年二月初三日。
谭富英融会谭、余两派艺术,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
个人经历
1923年
他在1923年出科后,先与王蕙芳、徐碧云搭班,后又到上海与荀慧生合作,并先后与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曾与碧云霞、雪艳琴、筱翠花等合作。
1934年 - 1952年
1934年以后始组班领衔主演。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合作演出并合拍电影《四郎探母》,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公开放映于1935年。解放后他主持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将相和》,与裘盛戎密切合作,成功演出,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奖。他与张君秋、裘盛戎合演的《大、探、二》堪称绝唱。
1956年 - 1964年
1956年与马连良、萧长华、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诸位艺术家珠联璧合,携手合拍京剧艺术影片《群英会》、《借东风》,为京剧艺术宝库留下了珍贵的形象资料,轰动一时。
建国十周年,他又与马连良、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李和曾合作演出新编剧目《赤壁之战》(饰刘备),大获成功。他和马连良合作演出的《十道本》二人相得益彰,观众叹为观止。
谭富英于1964年因病辍演,从此告别舞台,但是他对艺术的严肃态度,创作的认真精神,顾全大局、精益求精的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曾任北京京剧团(现北京京剧院)副团长。
谭富英先生嗓音天赋绝佳,清亮甜美,膛音、脑后音、口腔共鸣都非常好,气与力结合得相当巧妙,晚年唱法益加考究,韵味更为醇厚。唱时感情极其投入,注意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所处的特定环境,讲究吐字和收音。他的唱腔简洁、明快、洗炼,朴实自然,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韵味醇厚,情绪饱满,痛快淋漓,这些都是谭富英唱腔艺术的主要特点。
他的学生有高宝贤、孙岳、李崇善马长礼、施雪怀、殷宝忠、蒋厚礼、史金贵、刘志广、费世延、高寿鹏及其子谭元寿等。
出生:1906年10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八月廿八日
逝世:1977年3月22日,农历丁巳年二月初三日。
谭富英融会谭、余两派艺术,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
个人经历
1923年
他在1923年出科后,先与王蕙芳、徐碧云搭班,后又到上海与荀慧生合作,并先后与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曾与碧云霞、雪艳琴、筱翠花等合作。
1934年 - 1952年
1934年以后始组班领衔主演。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合作演出并合拍电影《四郎探母》,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公开放映于1935年。解放后他主持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将相和》,与裘盛戎密切合作,成功演出,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奖。他与张君秋、裘盛戎合演的《大、探、二》堪称绝唱。
1956年 - 1964年
1956年与马连良、萧长华、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诸位艺术家珠联璧合,携手合拍京剧艺术影片《群英会》、《借东风》,为京剧艺术宝库留下了珍贵的形象资料,轰动一时。
建国十周年,他又与马连良、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李和曾合作演出新编剧目《赤壁之战》(饰刘备),大获成功。他和马连良合作演出的《十道本》二人相得益彰,观众叹为观止。
谭富英于1964年因病辍演,从此告别舞台,但是他对艺术的严肃态度,创作的认真精神,顾全大局、精益求精的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曾任北京京剧团(现北京京剧院)副团长。
谭富英先生嗓音天赋绝佳,清亮甜美,膛音、脑后音、口腔共鸣都非常好,气与力结合得相当巧妙,晚年唱法益加考究,韵味更为醇厚。唱时感情极其投入,注意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所处的特定环境,讲究吐字和收音。他的唱腔简洁、明快、洗炼,朴实自然,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韵味醇厚,情绪饱满,痛快淋漓,这些都是谭富英唱腔艺术的主要特点。
他的学生有高宝贤、孙岳、李崇善马长礼、施雪怀、殷宝忠、蒋厚礼、史金贵、刘志广、费世延、高寿鹏及其子谭元寿等。
single